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
王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前至夏商周时期考古学;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国家的形成过程及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发表、主编论著近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曾担任国家“十五”到“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主持河南偃师商城宫殿区、安阳殷墟孝民屯铸铜作坊和居民区的大规模发掘以及陕西周原西周宗庙的发掘,三次获得国家田野考古奖,自年至今,作为总领队,先后率队到乌兹别克斯坦、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埃及发掘古代文明重要遗址。玉猪龙。资料图片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年发掘现场。资料图片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三号祭坛。资料图片红山文化彩陶罐。资料图片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策划了系列宣讲。本场讲坛来到内蒙古赤峰博物馆,围绕“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这一主题,探究辉煌灿烂的西辽河文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以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本次宣讲是这个系列的第二场活动。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其中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
上一篇文章: 农业农村部关于实行海河辽河松花江和钱 下一篇文章: 辽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饱和度已达809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98.html